|
有两种思维共同作用。
固定思维:源于习惯,习性;习惯成自然;
成长思维:源于新环境,新思想,自学习过程。
交易过程是不断诊断,找到解决办法。起导向因素有问题本身,和意念;如:遇到突发消息;意念如想到更大级别志向;
遇到一个困难,问题,下一步则联想到怎么办,琢磨初步解决方案。除非具有此时能想到类似的经验,否则困惑依然是困惑。
认真的思考总有些费力气的,因为需要客服那种认为差不多就行的惰性,肯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
固定思维,成长思维,人们都心甘情愿服从这一指导。
而调节思维,需要找到形成思维的因素。(两大因素,习惯和环境)
从习惯和环境出发,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更换环境容易,可以尝试这个突破口。习惯的改变需要改变自身,有时候自身是被迫改变的,意味着天赐良机,习惯会随之改变。
从典型的思维方式逆推:
其一,只图省心,不肯认真思考和检验。学表面,或者被洗脑后的跟从;
其二,找想看的看;不利的一概不予考虑。
其三,井底之蛙。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前面显得抽象,下面可能更具体
习惯,习性,环境,共同作用,形成了“我”当下的思维方式。
常见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逆推向思维,站的高看的远思维;舍得思维,因果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赌性思维。
还有更加深奥的:大道思维,禅心思维;
这些思维,一旦执行起来,便是主导。叫猜了开头,就知道了结果。
回到前三段:
思维可以决定结果。同时思维也不是不可破的。
在思维习惯里:想的太多会让行动陷入瘫痪,理不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头绪;让自己联想的不多不少,保持平衡。有点不切实际。
因为思维是被牵引着的,牵引思维的有:智慧,利。
在2000年前,关于思维的训练有两种对立的方法。追求本性vs规矩礼教。(好像这也是现代西方教育里谈的话题)
破思维惯性,从智慧和利出发。
从智慧出发,可以看到自己会反复跳入某个坑。从而把自己推高到思考如何出坑的层次。而非避免入坑设定规则。
从利出发,可以知晓什么是真正的利。当目标一旦发生变化,思维方式一定随之变化。对待不同事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点像后天培养的行业特点。
像科学家做交易,和文学家做交易,他们的思维方式会不同。所以这里改变了第四段里思维方式决定结果的魔咒。
上一段描述的人为在思维运转中做出的调整。
像育木一样。可以调整其成材。
从踏入交易行业起
自身特色的思维模式,不断发挥作用。
随着了解的深入
后入为主的概念,不断和固有思维叠加,形成每个不同的思维模式。
太多的概念,理不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头绪。交易陷入瘫痪。
比较少的概念,理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头绪。交易激活。
如:有些银行股票多少年不动,有些股票极度活跃。有人解释为,基金和上市公司建立了关系,然后可以放心大胆的炒起来,没有建立关系,就不敢炒,怕背后被敲,银行则无法建立关系。
对比美股,30年前上市公司数量和现在差不多,大概上市一家就对应退市一家比例关系。(有人看了这段会得出头绪)
有些概念,区间非常大。千人千知。这种认知容易被自我推翻。从而陷入被动。
如,振荡,多头排列,空头排列,等。
了解思维的运转,是希望更加看清自我。看到蛇,心经。看到老鼠,毛起。知其所以然,是种乐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