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是反犹主义者,拒绝了哈里曼入股董事会的申请......
参与1901年哈里曼和希夫反摩根计划的还有洛克菲勒家族。1881年,约翰・洛克菲勒以其巨额现金储备为标准石油托拉斯融资,无需借助华尔街的力量。19世纪80年代之后,标准石油公司为洛克菲勒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收入,洛克菲勒急需为这些现金找一个金融仓库。他选择了国民城市银行——今天的花旗银行的前身。洛克菲勒向这家银行注入了巨额资金,到了1893年,它已是纽约最大的一家银行了。这一变化颇具特殊意义。正当银行家们紧紧控制着工业之时,这个工业帝国的国王则在加紧对银行业的控制。国民城市银行被称为石油银行,正如J.P.摩根公司被称为钢铁银行一样。国民城市银行的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目光警觉锐利,他在北方太平洋公司的危机中与摩根作对,但他后来成了皮尔庞特・摩根的亲密盟友。斯蒂尔曼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威廉・洛克菲勒的两个儿子,加强了洛克菲勒与国民城市银行的联合。
北方太平洋危机的起因是西北铁路巨头詹姆斯・希尔决定购买一条中西部铁路线,即所谓芝加哥—伯灵顿—昆西铁路。希尔脾气暴躁,一副桀骜不驯的白色胡须十分浓密,头发长至肩头,脸庞宽阔。在摩根的帮助下,他合并了大北方公司和北方太平洋公司,将其发展成一个控制着美国西北部交通的铁路系统。哈里曼担心希尔购买“芝-伯-昆”铁路,这将使他进入芝加哥,有可能就此连接成一个跨越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它甚至有可能与摩根的纽约中央铁路相连。
希夫和哈里曼请求希尔与摩根考虑让他们在这条铁路线中参股,但遭到拒绝。哈里曼毫不示弱地说:“很好,这是一种敌意行动,你们必须承担后果。”希夫和哈里曼使用的办法正是后来20世纪80年代兼并公司的办法,他们决定将吃掉“芝-伯-昆”线的北方太平洋公司收购。北方太平洋公司的铁路从西部的威斯康星州通往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止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被梦想中的荣耀和对摩根的恐惧同时折磨着的希夫,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后同意了哈里曼的计划。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叛逆举动,因为摩根财团已在北方太平洋公司投下了相当大的资金,绝不会容忍这样的攻击。
蓄谋控股者秘密地进入股市,买下了7800万美元北方太平洋的股票。在那个时代,这已是股市史上所罕见的大动作了。1901年4月股价上涨,皮尔庞特认为这是由于美国钢铁公司的建立造成的牛市余波。精明的希夫四处传布谣言,说股价上涨反映了收购“芝-伯-昆”铁路以后北方太平洋股票的增值。当一大批股票落入罗伯特・培根手中时,他轻轻松松地将其卖了出去,甚至北方太平洋的董事会也在出售他们的股票。这就是哈里曼一手导演的绝妙骗局,而麦金利连选连任以后沸腾的金融市场则为这一骗局提供了最好的伪装。报纸报道说,许多炒股发了财的花花公子妄称自己为金融家。同时,许多为眼花缭乱的股市深感担忧的投资者们预言一场危机即将来临。
5月,北方太平洋股票价格急速上扬,仿佛已飘浮在空中。一直被培根的美貌所蒙惑的希尔近来噩梦不断。一次,他睡在西雅图的私人列车厢里,梦见一个“暗色皮肤的天使”前来拜访,警告他在纽约将会出现麻烦。希尔当即横穿美国赶往纽约华尔街。星期六,5月4日,他警告培根将有灾难到来。他们打电报给正在艾克斯莱班的皮尔庞特,等候他的指示。
在这个时候,哈里曼和希夫这边离拿到北方太平洋公司的控股权只差4万股了。星期六早晨,哈里曼命令库恩-洛布购买所需的股票。然而,雅各布・希夫正在伊曼纽尔教堂中做礼拜,因而这个命令一直未能得以执行。这一时机的丧失是致命的。第二天,皮尔庞特告诉培根,无论以什么价格,务必买入15万股北方太平洋股票。星期一早上,摩根的经纪人遍布交易所大厅各处,一场争夺北方太平洋股票的疯狂战争爆发了。
股价拼命地上涨。星期二,5月7日,该股票以143点收盘——在3天时间里上涨了70点。第二天,股价猛窜至200点。这是囤积居奇,一个为投机商们设下的血腥圈套。投机者们一直在做空:他们少量地抛出这种股票,致使高涨的价格暂时回落,他们便可以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回这种股票。但是,北方太平洋股票却像锅炉中的蒸汽,拼命上扬。这迫使投机商们不得不变卖掉其他公司的股票,来偿付他们借来的北方太平洋股票。因此,整个股票市场都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到星期三,交易所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落,资金被从其他股票中抽出,以填补以惊人速度升值的北方太平洋股票。到了星期四,5月9日,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股市暴跌发生了。北方太平洋股票的每笔交易升到200或300点,最后达到1000点。然后在一次交易中,它一下子跌落了400点。当投机商们发现无法找到北方太平洋的股票凭证来补进他们卖空的股票时,交易所变成了一片混乱的地狱。《纽约时报》报道道:“经纪人像疯了一般……身材高大者将矮个子挤到一边,矮个子们愤怒地叫嚷着,重新冲入混乱的人群之中,用手、胳膊、肘、脚——使用一切手段以得到一寸立足之地……远处农产品交易所走廊里的人们不解地看着这一切,看着这个可怕的景象——争斗、喧哗与嘈杂,目眦欲裂的经纪人,卖出与买进,买进与卖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