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交易员春申君,系华尔街见闻见智专家。阅读该作者更多文章,点击作者头像关注,并在华尔街见闻app “订阅频道”中查看。
国内外资本市场如七月热辣的天气持续火热,各种资产都在上涨。之前春申君在5月中旬《珍惜眼前的苟且——评MLF兼谈债券后市》提到过债市唯一利好——“避险”,以及看好商品反弹,两个观点均基本兑现。站在债券市场重回三月低点的十字路口,不管这一路利率下来交易做得有多么懵懂、多么随波逐流,总需要冷静下来,思考过往、展望未来。
螺纹钢 走势 ,商品2.0
这还是在避险吗?
标普短暂下跌后创年内新高
如果说六月底的市场仍在脱欧余威之下避险,但七月到现在,股市和商品的涨幅显然不能用避险来解释。标普指数和欧洲股市走得并不像避险的典型走法,标普指数已超脱欧前,欧洲股市也没有出现大幅持续下行,除了银行股遭遇危机,其他股票没有太多反应。债券走势确实能用避险解释,但是避险需求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涨幅。春申君的观点是:七月火热的宏观市场,与其说在是“避险”,不如说源自英国脱欧后新一轮全球宽松预期的惯性才是主因。都是套路!有木有?每个市场都在这个理由下释放预期,包括国内的股债市场。
套路的由来
MIT学派图谱,其实耶伦也算MIT学派
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已经被MIT学派占领,从IMF、WB到美国、欧洲、英国、印度等国的央行和财政要员,MIT学派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一旦遭遇危机,使用货币政策宽松几乎是近十年来心照不宣的手段。探讨现在的世界经济,是个人都要提productivity。一切的症结似乎只有在新的产业革命到来之际,解决生产率问题之后,这种靠货币输血续命的宽松才会停止。新凯恩斯主义已植入这一代交易员、分析师的骨髓里,因为近年来真正的经济金融实践都围绕其展开,这便形成了一种市场惯性。于是乎,危机之后,往往都是金融资本的狂欢。现在这个转换的速度如此之快,08年次贷危机用了一年时间,10年欧债危机用了三个月时间,16年英国脱欧危机只用了三天时间。
08次贷危机后标普周K线
10年希腊启动欧债危机后标普日k线
但市场永远是对的。情绪和惯性这些主观思维的市场动力不是批评的对象,反而是交易的要点。我们理性的分析这些情绪和惯性思维,为的是更了解过往的市场,也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踏准时点、找准方向。
此套路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从股市、利率、商品的走势可以看到,中国的市场确实延续着这个“逢危机必宽松”的思维惯性,并在“避险”情绪的助推下,展开想象。
关于避险情绪,理性的讲,我始终难以说服自己外国人在避险时,国内有什么险好避的。(关注公众号回复19可见分析)但事实是,一旦外围市场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国内债券都要往下走1、2个bp。这或许就是情绪的助推,全世界都奔向负利率了,我们中国的债券总要有所表示。就算你不这么认为,各种软文告诉你,中国是今年利率唯一上行的国家(软文不会告诉你中国是去年少数的利率大幅下行的国家)。好在人民币在贬值,也令这种利率下行找到一些理性的依据。
黄金走势告诉我们,避险情绪确实一直都在,但比起宽松惯性思维,“避险”这个理由已微不足道
再谈谈这一轮的宽松惯性思维:
其实,春申君估计,做宏观的大部分人并不认为中国央行会有进一步的宽松之举。(即便有人这么喊,可能也仅是忽悠做多的口号)如果你也这么想,可以跳过下面这段文字。
对于另外一小部分读者,春申君就货币政策再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已经微乎其微,除了推高房价立竿见影,其他作用已基本全无。另外,一旦宽松预期再起,中国的资产泡沫局面将难以得到控制,资产价格上天,政策空间反而越发被挤压。其实,2015年的那些降准降息,央行都是不情不愿的,(关注公众号回复17,阅读分析文章)习大大周五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人民币正处于健康贬值的路径上,6月外储不降反增,汇率贬值实实在在为全球危机下的中国赢得了竞争优势。外汇占款未减少,不需要降准补充基础货币,健康贬值下不需要宽松预期来加速贬值,这样反而会带来资本外流。今天公布的六月的CPI在1.9,PPI持续改善至-2.6%,南方洪水将进一步推升肉类CPI,2%的CPI是合适的。所以,管你国际市场多少宽松,国内都很难再有降准降息这种货币类宽松。
那么既然市场是对的,收益率还是快速下行,怎么解释。思考再三,春申君觉得债券市场在博弈的其实是“央行不会收紧”。进一步宽松固然可以带来新的狂欢,但只要不收紧,市场就会尽情的压缩利差。
市场利差正被逐步压缩,但由于4月份的利率反弹,现在并没有到压无可缩的地步。
伴随着英国脱欧,世界范围内宽松预期再起,六月末央行持续大量的OMO和MLF传递给市场一个信号:现在的国际环境下,央行会让宽松的资金面持续,不会收紧。市场在与央行的博弈中感受到强烈的信号。这个信号带来的直接刺激是,配置、委外等追逐杠杆的资金会安心加杠杆。目前的债券市场,只要不出现钱紧的预期,巨量的配置压力就会为市场提供持续的买盘动力。
回望目前的利率水平,已快接近一月低点。一月时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仍在,基本面看不到希望。而今天的利率市场环境早已不一样。以今天的利率水平,若能再下行,根本动力来源于市场配置债券的压力和央行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这一轮的风险,应该出现在资金面收紧预期再起之时。一旦重提去杠杆,一旦MLF不续作或者少续作,(这里就不提降准降息了,因为央行实在没有道理这么做),就可能带来资金预期的改变,导致配置的犹豫踌躇。进而,引发利率调整。牛市里,提高一份警惕总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