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不要随波逐流。
事实是随波逐流真惬意。
伯纳德·巴鲁克
亚当·斯密
有这么一个故事,暂且不论其真假。约翰·门德尔松是美国迪安·威特·雷诺经纪人公司的技术分析师,据说他总结出这么一个结论:每当他和儿子出去钓鱼时,股市就要下跌。
不管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事实确实如此:在星期一上午召开的公司战略研讨会上,他使全公司的60名经纪人都相信股票市场确实已经见顶。散会后每个人都去打电话,在当天的交易结束前,这条消息传播到600家机构投资者,当天道指下跌62点。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诱发了股市少有的恐怖狂泻,这天是1986年7月7日。
经过一个月的平静之后,股市重新上行。这次上涨到前期高点附近,市场开始整固。没有人知道一个新的更强烈的下跌正在形成。
1986年9月11日,星期四。欧洲市场正在交易,人们谈论美国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国债期货合约下跌,但同前7天的连续下跌相比,这次幅度并不大。然而,在股票市场,情况完全不一样,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
美国股市一开市,就涌出大量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卖盘,很快就将指数打到
比基础股票低2~4个点的水平。这种下跌激发一系列相同的计算机程序交易系统发出大量卖出指令。而且,基础股票的卖压引起期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使得趋势更加明显,直到收盘股指跌去87点。“黑色星期四”之后的第二天,股指又跌去34点,直到跌到前期低点才获得支撑。
在图6-1所显示的图形中,“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四”不难辨认。
注:该图给出了1986年5月到1987年3月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包括每天的波动范围和收盘价,注意1986年的两次大跌。该图还给出了90日和200日移动平均线、变化率和超买/超卖线,本书将在进一步解释这些技术指标。
买进和卖出的理由
“黑色星期四”过去不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在全美范围内随机挑选出175家机构投资者和125个个人大户,给他们发去调查问卷。他提出的问题是:“这期间你买进或卖出的理由是什么?”
他一共收回113份问卷,没有一份谈到经济消息和传言,而这是媒体归罪的下跌原因。事实上只有3份问卷涉及实实在在的财经新闻或传言。强调最多的是与经济完全不同的事情:市场下跌自身。人们不是因为害怕通货膨胀加剧而卖出,而是因为市场已经开始下跌才卖出。
在1987年的全球股市崩盘中,希勒发现同样的结果。在1987年10月19日至23日期间,他给个人投资者发出2000份问卷,给机构投资者发出1000份问卷,分别收回605份和284份问卷。在这次主要的调查中,希勒再次询问同样的问题:在股市下跌时什么消息对投资者最重要?答案还是一样,既不是经济消息,也不是政治新闻,影响最深的就是价格变化自身。债券和股票价格前期下跌的影响比媒体上任何其他新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
希勒调查中最有意义的一项研究是投资者对“真实价值”的看法。他首先询问在9月12日至10月12日之间,也就是在崩盘发生前,被调查者是净买进还是净卖出(或者观望),然后问他们,在此期间股市相对基本面而言是否被高估。总结调
查问卷后得到下述自相矛盾的结果:超过68.1%的个人投资者和93.1%机构投资者在此期间认为股市被高估了,但是他们还是买进股票。“真实价值”转瞬即逝。同样有意义的是超过10%的人说在股市崩盘之前,他们是按照明确的止损策略(如果价格低于某一价位就卖出)操作的。通常人们这样做的动机是承受不了更大的损失,其结果是跌破关键点位后大量卖单涌出。
希勒还询问被调查者直到崩盘时是否受到200日移动平均线被跌穿的影响,200日移动平均线被认为是股市的长期趋势线。对于这个问题,有37.3%的个人投资者和33.1%的机构投资者给予了肯定答复,这再次表明价格变化自身促使人们买进或卖出。
凯恩斯和选美比赛
在正反馈环中,每一个人都猜测别人将采取什么行动,凯恩斯的“选美比赛”比喻是对正反馈环的最佳描述。凯恩斯将股票市场比作报纸上的选美比赛,比赛参与者从报上刊登的100幅美人头像中选出他们认为最美的:
每个参加者都从同一观点出发,于是都不选他自己真认为最美者,也不选一般人真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者。这已经达到了第三级推测,我相信有些人会运用到第四级、第五级,甚至更高级。
我们还没有达到上述境界,但是毫无疑问,当今最投机的市场模式中有许多只能用下述事实来解释:成千上万的市场参与者在相同的技术图形上画着相同的线,或在个人电脑中装入相同的程序。有些券商理解这些模式,据此可以做出逻辑假设。其他人什么也不懂,只是找寻某种模式。但是,即使一种模式完全是偶然重
合,使用它的券商多了,它也有可能产生强烈的信号。
虽然媒体试图用各种政治和经济事件来解释价格变化,券商的理由却截然不同,“市场运行在通道中”,“市场在考验阻力位”,或者“市场刚刚突破20日移动平均线,但是明日应该出局,因为变化率可能超过90”(一会儿要解释这些陈述)。图6-2和图6-3给出了上述现象的图形。
因此,图形分析得到广泛使用的背后,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理解市场的技巧,有时还在于技术分析产生心理作用。然而,必须牢记这条原理的结尾部分,即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技术分析,那么它的效果就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毁灭。
自我毁灭的图形信号
设想市场由1000位实力雄厚的投资者组成,其中900位是思维同步的技术派,剩下的100位是基本派人物。所有的人都是多头,大家都买进,市场稳步走高。但是到了某个价位,比如前期高点,所有900位技术派人士都想出局,也就是卖出。当图形接近这个价位时,900位技术派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买进,剩下100位可怜的基本派还在苦苦挣扎。最后当到达这个价位时,900张卖单同时跑出,价格直落千丈。由于缺乏买单,许多卖单只能在比他们想要卖的价格低得多的价位才能成交。
第三篇 人类心理
欲待征服的前沿问题主要在于大脑皮层的脑回。
——阿瑟·凯斯特勒
第7章 心理学的起源
如果我们的大脑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能够理解它,那我们就太简单了。
莱恩·沃森
古代
由于本书是关于金融市场心理学的,现在我们应该暂时告别市场,转而讨论一下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此一点也不奇怪,这个话题已经被讨论和研究了数千年。现存的最早的与心理学有关的书面材料大概是亚里士多德写的《论记忆与回忆》,时间为公元前350年。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事情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加雷诺给我们展示了他在公元170年进行的大脑解剖实验。阿维森纳沿着这条思路进一步研究,在1020年他提出大脑有不同的机能主义
区执行5个不同的过程:共同感觉、想象、思考、估计和记忆。
关于心理学的一般性著作是马努里克于1524年出版的《人类思想的心理学》,在此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书籍和手稿,其中包括格罗塞尼斯、卡斯曼、诺豪斯、笛卡儿、托马修斯、沃尔夫、里德、高尔和居维叶等的著作。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有许多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一些基本理论,比如大脑不同区域,其智力机能是不同的。法国神经学家布亚尔在1848年突然名声大噪,因为他打赌愿意给任何人500法郎,只要这个人能找到一个有语言障碍但左耳垂又没有受过伤的人。
威廉·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
然而,尽管有前人的许多研究和著作(包括布亚尔著名的打赌),一般认为是德国科学家威廉·冯特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基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管怎样,第一个持续运作了相当长时间的实验室)。冯特一般只研究意义明确的问题,比如放松反应速度、神经阻滞等等。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试验,并总结了部分研究,于1873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须研究“意识的事实”。他研究感觉是如何伴随自觉变化的,并且宣称精神上的总体并不是各部分的加和。
构造主义流派:化简到最小
冯特后来被尊称为心理学“构造主义流派”之父。这个流派遵循科学上常用的方法:刨根问底,将问题分解到最小的单元,逐个研究。他的实验方法依赖于有知觉经验的人,能告诉他自己的感觉。这种实验方法被称为“反省法”。
事实上,冯特本人并没有给自己的流派起名“构造主义流派”。冯特本人的大部分著作都由他的一个名为铁钦纳的学生翻译,是铁钦纳按照自己的理解(他归功于冯特)起名“构造主义流派”。铁钦纳不仅翻译冯特的研究成果,自己还进行原创性研究,并于1901~1905年出版四卷本《实验心理学手册》,该书对心理学实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冯特的流派有大量追随者,包括艾宾豪斯(1850~1909)、穆勒(1850~1934)、布伦塔诺(1838~1917)、卡尔·斯顿夫(1848~1936)和屈尔佩(1862~1915)。艾宾豪斯尤其对记忆的机能主义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穆勒对记忆、学习和视觉的研究,布伦塔诺对想象、观察、表述、判断和愿望的研究也都分别做出了突出贡献。卡尔·斯顿夫(后来成为冯特的主要竞争对手)试图将情绪分解为更细微的情感。屈尔佩原来师从冯特,后来在沃兹堡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学实验室,他的研究指出:有些思想与具体的词语、象征和符号无关,这表明反省法不是处处适用。
早期的心理学家意见各异,正是这些不同的意见产生了流派内部的不同分支,进而形成新的流派。其中的一支与他们的先驱者德国构造主义流派不同,另辟蹊径,这就是美国机能主义流派。
莱恩· 笛卡儿的“动物本性”
精神与肉体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对精神与肉体之间的系统研究却是由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和生理学家莱恩· 笛卡儿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