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奶爸
责任编辑
- 金钱
- 18748 美元
- 权重
- 7 股
|
本帖最后由 nasa1888 于 2014-12-12 09:31 编辑
《亚欧制造业趋缓物价趋升,央行左右为难》,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日文章。如果是从供需角度来看待物价问题的话,那么物价上涨的原因的确是由于世界商品价值总额的涨幅赶不上美钞流通总额的涨幅所致。但问题在于,现在世界上的大宗商品价格并不是由供需规律决定的,而是由金融交易所的交易行为决定的,换言之,大宗商品的价格是人为操纵的结果,也正是因为大宗商品的价格是人为操纵的结果,因此,世界制造业趋缓并不能作为物价趋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各国央行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时代的话,那么必然会出现左右为难的问题,反之,如果央行认识到物价上涨的原因是金融操纵的结果而与生产制造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所谓的两难问题了,换言之,就不会采用加息抑制通胀的手段了,事实上,在金融操控物价的时代,加息的后果只能进一步推高物价,这是因为加息的结果是增加了金融运行的成本,增加了融资成本,并且由于物价主要是有金融操纵决定的,因此,实际上,加息也就增加了操控物价的成本,最后,加息当然是要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的。而且,就算是在供需关系决定物价的条件下,要抑制通胀,就必须扩大生产,因为只有扩大了商品价值总额,才能使商品价格总额的涨幅在钞票总额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缓慢增长,甚至相对不增长——即没有通胀。而要扩大生产,就必须保持低利率政策。因此,无论怎么说,所谓的加息抑制通胀的说法都是十分荒谬的。加息真正的后果——对制造业而言——只有一个,就是在不断抬高产业资本再生产门槛的情况下,先制造出大量游资退出产业领域(其中一部分会进入金融领域,也就是加入炒高物价的行列),然后制造出大量的破产企业以消灭相应的产业资本。
因此,加息决不可能解决通胀问题。而要解决通胀问题,只能从物价的决定方式入手。既然现在的物价主要是金融资本操纵的结果,因此,要解决通胀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夺取金融霸权。只有将金融霸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才能决定货币总量的变化与物价的涨跌相协调。如果不能夺取金融霸权,则只能采用第二个办法,就是切断与物价相关的内外金融联系。与物价相关的内外金融联系是什么呢?就是汇率。换言之,就是采取固定汇率制度,通过调节国内货币量的大小来控制通胀水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无论美国怎么操纵美元汇率,对非美国家而言,大宗商品的美元价格和非美货币的价格的比值始终是固定的,因此,对非美央行而言,就有了一个可以调控的货币量,非美央行只要控制好货币投放量和货币周转速度就可以了。换言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非美国家
的通胀水平完全处于央行自己可以调控的状态中,非美货币与美元的比值也完全由非美国家央行自己确定,并不受美国对美元汇率的操纵而改变。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二)
反之,如果采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那么,非美国家就根本无法通过调节国内的货币量来控制通胀了,因为,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下,非美国家对国内货币量的任何调节都能被美国通过操纵汇率的涨跌来抵消,比如非美国家准备用收紧流动性的方式来抑制通胀的时候,美国就可以通过让美元升值的方式让非美货币贬值,从而在非美国家内部制造通胀压力——迫使非美国家投放更多的货币或使货币的周转速度加快,反之,如果非美国家准备用投放流动性来解决流动性短缺的问题的时候,美国就可以通过让美元贬值的方式让非美货币升值,从而在非美国家内部制造通缩压力——迫使非美国家回收货币或降低货币周转的速度,而非美国家为了克服由美国制造的通胀和通缩压力的时候,就只能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也就是在抑制通胀的时候就必须使用超过一般需要的力度来收紧流动性,而在解决流动性短缺问题的时候就必须使用超过一般需要的力度来投放货币或加快货币周转速度——而这恰恰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是因为美国操纵汇率的灵活性和效率远高于非美国家调控国内货币量的灵活性和效率,因此,美国反而还能通过主动操纵汇率的涨跌来恶化非美国家国内的货币市场形势。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下,美国只需要小幅操纵汇率的涨跌就能迫使非美国家采取大幅的调控货币市场的动作,这样一来,美国就处于了绝对主动的位置,而非美国家则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美国在此一方面比非美国家显得更灵活,反过来说,非美国家在此一方面显得比美国更僵化。也正是因为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让非美国家在金融领域处于更加僵化的状态,而这一相对僵化的状态恰恰为美国向非美国家转嫁危机提供了条件。索罗斯讲的僵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非美国家存在的“矫枉必须过正”的问题。
《外媒关注中国今年第三次加息》,美联社北京7月6日点,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6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6日报道。关于加息是否能够抑制通胀这个事情,很多人都不自觉地相信书本上的教条,不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比较、挖掘真实的经济规律。每一次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加息目的的解释都是“为了抑制通胀”,但是,只要大家冷静下来,抛开书本上的教条,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加息”和“抑制通胀”根本就没有直接的关系。利率调整的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加息的结果,不过是为了使利润分配更多地倾向金融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明白央行及其他银行有关方面积极要求的加息的真实意图——就是为了在总利润中占有更多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利率的上升是有利于金融资本而不利于产业资本的,因此,在利率提高后,产业资本的经营困难会上升,由此会导致两个情况,第一,因为利率的升高导致产业资本再生产的门槛提高,由此迫使产业资本的再生产循环的速度下降,由此迫使社会流动性的周转速度下降,在这一情况下,的确会产生有利于抑制通胀的效果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只是转瞬即逝的,更多的是出现第二种情况,因为产业资本再生产循环速度的下降,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游离资本退出产业领域转投金融领域,这样一来,实际上会推高金融泡沫,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困难而导致企业破产的问题出现,如果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的情况,则会导致社会生产能力的有效下降,而当社会生产能力有效下降时,就会因为社会商品总价值越来越低于市场货币总面额而恶化通胀形势。这也就是说,加息的后果更多的只会恶化通胀形势,只有在恶化通胀形势之前会出现回光返照般的抑制通胀的现象。如果我们从客观现实出发,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国越是加息,通胀形势反而越是严重,金融市场(房市、股市)反而越能上涨这些现象了。
道理已经很明确了,我们再来看一个实例,就是巴西的例子。今年6月8日,巴西央行声称为了抑制国内通胀局势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2.25%,然而,巴西的通胀率只有6%左右,比印度、俄罗斯的通胀率都低,但是印度、俄罗斯的利率并没有巴西那么高,如果,单是这么看,似乎可以得出高利率能够抑制通胀这个结论,但是,如果综合中国的数据一看,就有问题了,中国的利率远低于巴西的利率,而中国的通胀率也低于巴西的通胀率,这样就难以得出上面那个“高利率能够抑制通胀”这个结论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的通胀水平高不高,关键要看这个国家社会商品总价值与市场货币总面额之间的关系,如果商品总价值大于货币总面额,那么就会处于通缩状态,如果商品总价值小于货币总面额,则处于通胀状态。就发达国家而言,主要看发达国家进口商品的能力的大小(因为发达国家金融资本占优势),如果进口商品的能力大,则能较好的保证国内商品总价值比较高,因此,发达国家才会千方百计地压迫发展中国家向它们出口廉价商品,更需注意的是,这也是美国通过操控大宗商品价格来调控世界各国通胀水平的原因所在——凡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生产并用于出口的商品,美国就压低它的价格,凡是发展中国家产量不足或需要进口的商品,美国就抬高它的价格,这样,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用更多的本国商品换取美元,另一方面又要投放更多的货币来兑换美元,由此,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商品总价值降低了,而货币总面额却提高了,结果,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形势就越来越严重了。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看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品的能力的大小(因为发展中国家产业资本占优势),如果生产能力大,则能较好的保证国内商品总价值比较高。因此,正是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高于巴西、俄罗斯和印度,所以中国的通胀水平才相对较低,也正是因为美国的进口能力高于欧盟,所以,美国的通胀水平才低于欧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