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危机

 找回密码
 快捷注册(禁q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告位
查看: 17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地缘专题(地缘政治、地缘经济)。

[复制链接]

1324

主题

6万

积分

3

精华

信息监察员

金钱
60753 美元
权重
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0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缘看世界】这轮釜底抽薪会让日本失去一切!
2026
1
2017-03-24 15:52:41
Ziqin


日本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其未来要视全球格局的变化而定,或许日本依然保持其快速应变的能力,可以摆脱当前的模糊的身份和战略定位,这需要机遇、雄心与速度,但一个老龄社会可能会错过这一切。
日本位于西太平洋,是一块弓形结构的群岛,沿着欧亚大陆的东北海岸线延伸下来,是中国东侧岛链的北段。同时,日本群岛也连接着周边众多较小群岛,这些伸向不同方向的岛链是日本向外扩张的路径,其中最为重要者:朝鲜半岛、琉球台湾。
西太平洋岛链
日本周边岛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上,境内多为山地,地震频发,更有来自太平洋的台风侵袭。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本州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为其四大岛屿,向南延伸至琉球群岛,与中国台湾为邻。
世界地震带中的日本
日本可利用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很少,大部分领土为高山、峡谷、森林、湿地。日本最优良的三大平原区为关东平原、浓尾平原、近畿平原,对应三大代表城市东京、名古屋、大阪。均位于本州岛中部。这三大平原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本州岛三大平原
近畿平原是日本曾经的权力中心,后被关东取而代之,关东平原及首都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居住着3500万人口。由于岛上河流皆从高山四散流向海洋,并没有交错的河流体系,限制了农业和内河航运的发展,也迫使其发展海运来连接众多岛屿和沿海平原。
东亚城市群
东京-名古屋-大阪城市群
日本列岛远离亚洲大陆,九州岛与朝鲜南端最近点之间有190公里,距离中国则有800公里,北部距离萨哈林岛较近,但这里已是人烟稀少之地。更多较小的岛屿则散布在主岛周围与南面的广阔太平洋。这使得日本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很少受邻国影响,可以视自己的需要掌握开放与封闭的程度。
日本的内部竞争
日本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其政治主题都是内部冲突,本土有限的可耕地资源成为争夺的对象。自公元3世纪至19世纪,日本社会和政治建立在大米经济的基础之上。政权需要掌握耕地、粮食储存和大米税收体系。
根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代,征服了中部的本州,在公元前660年在大和平原(奈良地区、近畿平原)建立政权。之后,具有中华文明特征的中央集权和意义重大的官僚体系建立起来(这距离神武天皇已经隔了挺久了),土地以村落为单位集体所有,并建立起基于此的农业产出税收体系,上层宗族以此来支撑其权势
大和国的起点
但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分散的平原始终阻碍着中央集权的实现。到9世纪中叶,地方贵族开始组织地方武装并控制土地。贵族们把朝廷变为傀儡,开启了从幕后统治日本的传统。到14世纪,足利家族推翻镰仓政权,并利用原有的政府机构在东京建立了幕府统治。
三个最有权势的幕府将军统一了日本,并压制住了来自低层的竞争对手。使得德川家族在江户(东京)建立长期幕府统治成为可能(天皇则仍在京都),实际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关东平原,确立了对近畿平原的优势。
虽然德川幕府以各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是当遇到西方势力后,在加上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其对内控制被削弱。来自各地强藩的挑战最终推翻了幕府统治,皇室在强藩的拱卫下将皇宫从京都迁往东京。至尊与至强在东京结合(之前则分立东京与京都),这大大降低了现代日本分裂的可能,并且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全国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势力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在首都以及政治框架内展开。
封闭与开放
日本列岛与欧亚大陆相分离,这决定了其行为,其背后是日本民族的狭隘性以及以何种方式来克服这种狭隘。是闭关锁国还是对外学习?或者在两者之间来回摆荡?
由于地理上的保护,日本并没有被外国势力长期占领过(二战后美军算不算?),在13世纪蒙古军队试图入侵日本,尤其第二次大规模入侵时,其舰队被台风摧毁,日本人称之为神风。
蒙古入侵日本
日本距离古代文明中心遥远,早期难以孕育出比肩其他文明的科技进步(需要资源基础和知识交流),直到对中国书面语的吸收和改编,日本人才有了自己的书写的历史。但日本也会周期性的闭关锁国,这取决于对外联系时,风险与收益孰轻孰重。
日本人为了追赶先进文明,可以不遗余力地模仿和借鉴其他文明的成果。首先是始于550年左右对儒家和佛教的吸收,以及中国的政治组织与行政管理。同样的,16世纪开始,日本人向进入东亚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那里学习欧洲科技成果,包括制造和使用火器的技能。至19世纪则转向学习英、美、法、德等欧洲列强。二战后,日本则紧密跟随美国成为一个以资本主义和消费为主的经济体。
但在这些对外开放时段之间,也存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如对欧洲列强的学习就是承受巨大外部压力之下的做法,但日本人的国家成分相对简单一致,这使其转变坚决且迅速,这一点与幅员辽阔的中国的迟缓的改革与革命形成鲜明对比,并在近一百年时间里借助技术代差对中国保持着巨大优势,而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明治皇后和蒸汽船
日本这种对内与对外之间的摆荡,常常起因于突然的外部压力和事件,并造成日本行为的迅速变化,我们或许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地震社会。
日本的地缘需求
一、控制本州岛并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二、控制周边几大岛屿以及海上交通线。
三、向周围岛链扩张并建立强大海军,掌控制海权,这时将不得不与来自中国的海上力量相对抗。
四、向大陆(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进行军事和商业扩张,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市场。若是军事扩张,则控制朝鲜半岛必是第一步。
日本地缘需求
近代的日本扩张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对外通商。这成为1868年明治维新的触发点之一,其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开始现代化和中央集权化。
由于列强聚焦于海对岸的富庶的中国,中国面临着远比日本复杂的局面,更受到王朝末期太平天国的巨大冲击,使其改革相当迟缓。比较而言,日本船小好调头。
严重摧残中国南方的太平天国(这还不包括肆虐北方的捻军)
日本首先侵占琉球,而琉球本是清朝宗藩体系下的保护国,日本在不断控制其周边的岛链,并在甲午战争后控制朝鲜和占领台湾,如果日本最终成功的殖民并将台湾日本化,将使中国难以进入广阔太平洋。
日本对周边的扩张
甲午战争中的大炮
日俄战争
接下来是日本对大陆的渗透和侵略,以朝鲜和北海道为跳板,进入中国东北、山东和俄国远东。由于工业化后的日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满足本国的需求,在全球列强瓜分世界的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尤其是昭和时代的军方领导人)逐步使日本国家走上注定失败的战争道路。
在侵占中国东北和渗透华北之后,日本开始谋求自己在东亚甚至整个西太平洋的绝对统治地位,向西侵占了中国东部,向西北侵略俄国碰壁,向南侵略东南亚则伴随着与英美国家的全面战争。珍珠港之前的日本已实际上卷入世界大战,日本试图以战术弥补其战略失败,然而并没有改变结局,
美国在战后暂时剥夺了日本的主权并占领之,日本政府尊重强者,接受了。而新的美苏争霸格局使得美苏两国开始争夺世界上其他的工业国家与资源大国(苏联把东北工业基地拆走算不算?),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复兴,1952年《旧金山和约》恢复了日本主权,1960年日本成为美国盟国。
日本的商业帝国
日本抓住了美国所给予的机会,并像当年努力扩军备战一样努力发展经济,使自己成为东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范。
首先是产业政策,日本战前经济由财阀和军工联合体主导,他们来自明治时期有势力的家族(背后往往是当年那些强势的地方藩阀),如三菱、三井、住友、安田。日本战败后这些集团被清算,但为了恢复日本的工业能力使其成为美国在东亚的强力盟友(如英国在欧洲),有些财阀最终保存下来并再次支持日本发展为商业帝国。
日本财阀的战前战后变化
美国在东西两洋的两大盟友
其次是运输能力,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可以在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以经济的方式扩张,进口资源,出口附加值越来越高的产品,很快就使日本成为工业发达的贸易大国和造船大国,陆上交通的发展也弥补了日本的一项短板,进一步使国内统合为一体。
之后就是以自身为资本主义的榜样,在东亚引领所谓雁阵发展(当然,日本是头部),后面尾随着四小龙和四小虎,甚至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日本似乎成功的以经济手段达到战争也无法达到的目标。
冷战后的日本
日本重商主义战略在冷战中颇为有效,然而当苏联呈衰退之势,且日本经济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时,华盛顿便需要打压日本的再次崛起。结果导致一次巨大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接着是经济危机和时断时续的衰退,即所谓失去的十年。
加之日本老龄化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崛起),日本政府努力维持其经济地位。小泉纯一郎时期日本似乎有从低迷中走出的迹象,然后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日本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与美国相比,失去的十年
一方面是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和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是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和军事强国的地位。对日本和平宪法的灵活解释使日本可以重新军事化(哪怕叫自卫队),而中国的崛起更加速了日本近年军事改革的速度,朝鲜政权的潜在威胁也是其借口之一。
日本的大部分能源进口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瓶颈,为了使其能源供应线更安全,日本一直寻求提高其海上自卫力量。但事实上,日本的海外供应线过于长,如果海军没有巨大的优势是很容易被强国所孤立的,其资源基础是硬伤,只有在近代那个特殊历史环境下,日本海军才有称霸西太平洋的机会。
日本至中东的能源路线
日本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改革上的投入,需要经济上的持续支撑,显然,这种竞赛是跑不赢对岸的中国的。
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
二十一世纪,日本面临着经济停滞以及人口萎缩的巨大威胁,其总人口在2004年达到1.28亿的峰值后,预计将在2013年下降至1.15亿,2050年下降至0.95亿。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威胁,且不论其政府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野望,单维持其经济地位和庞大的养老开支已显困难。
同时,中国的崛起使东亚格局重回历史常态,日本有从资本主义的橱窗滑向中美之前的边缘地带的风险。或许日本将变得更小,甚至不足以维护其现有的地缘战略利益;或许日本会再次释放强大的军事力量,再赌一把?或许他可以开启一个技术更先进的社会模式,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并为其他人口下降国家树立一个榜样?
日本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其未来要视全球格局的变化而定,或许日本依然保持其快速应变的能力,可以摆脱当前的模糊的身份和战略定位,这需要机遇、雄心与速度,但一个老龄社会可能会错过这一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保留保留

1324

主题

6万

积分

3

精华

信息监察员

金钱
60753 美元
权重
21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20:13 | 只看该作者
一张图解读:全球央行动向大猜想
889
4
2017-03-27 11:15:13


巴克莱银行绘制了一张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径图,预期美联储将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加息三次,而欧洲央行可能在2018年进一步降低资产购买步伐,同时在2018年开始提高储备存款利率。
过去七年,由于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上的无数失败,市场——尤其是债券和利率市场的表现,已表明人们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成功的可能性抱怀疑态度。毕竟,日本尝试了30多年还没成功,而欧洲央行在2011年提高利率导致欧元区几乎崩溃。讽刺的是,最近的“特朗普式再通胀交易”却成了在美国乃至全球推动通胀最可靠的催化剂。
然而,当前废除“奥巴马医改”已经失败、特朗普能否继续实施他所承诺的税收改革尚未可知,市场已逐渐从大范围的“特朗普式再通胀交易”和大选以来美元走强的刺激中冷静下来。简单来说,押在全球“良性”再通胀上的赌注迅速减少,表明货币正常化政策的最新措施可能又一次面临失败。
但是,这次“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呢”?这是巴克莱银行的克里斯蒂安·凯勒(Christian Keller)提出的问题。他指出,至少现在,“全球经济的同步增长仍在继续,使人们忽视了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受石油价格稳定的影响,整体通胀正在上升,然而核心通胀率却十分混乱。”假设没有其他情况变化,全球经济会成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即使这种正常化会以不同速度、不同模式发生。
将这一假设再往前推一步:如果这次央行的货币政策再正常化真的成功了,并且没有导致市场崩溃,那将会发生什么?巴克莱银行预计,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加息三次,而欧洲央行可能在2018年进一步降低资产购买步伐,同时在2018年开始提高储备存款利率。
为了便于理解,巴克莱银行绘制了下列图表,用于描述“协调的全球再正常化”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好奇的读者们,这里还有一些巴克莱银行的思考:
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和通货紧缩威胁的消退,货币政策周期开始转向。近几个月的市场利率已表明这一点。最近,央行信息披露表现出对未来前景的信心。虽然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但各个经济体扩张的步伐却不同,在货币周转周期中所处位置也不同。因此,尽管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号十分明显,不过上述变化很可能以不同的速度发生。
美联储:更有信心进入加息周期
在2015年和2016年,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阻碍了美联储在来年实施四次加息的计划,但2017年开始情况有所不同:美联储现在看到了健康的美国经济增长、受到乐观情绪支撑、金融市场流动性更加宽松,且没有受制于“国际经济增长”的困局。这使FOMC更有信心去启动其渐进式加息周期的计划;预期美联储将在2017年(9月和12月)再度加息两次,并且在2018年以每次25个基点的速度加息三次。如果今年六月份意外加息,表明美联储将更快走向每年加息四次的计划。
随着紧缩周期的深入,美联储也会开始认真考虑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减少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但即便如此,美联储离采取任何具体行动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预期其资产负债表至少在2018年底前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欧洲央行:将走向复杂的政策正常化之路
欧洲央行正在试图避免欧元区陷入“日本式”通缩局面的威胁,当前更健康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反弹能够大大改善这种风险平衡。然而,欧元区仍没有达到能够自我维持的通胀状态,且仍然面临着与脆弱的公共债务相关的风险。后者对于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债务市场意大利来说尤为明显,当前它仍然缺乏改革的决心,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此外还需要警惕的是,德国的通胀和负存款利率对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正在给欧洲央行施加压力,迫使它开始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
为了平衡这些因素,预期欧洲央行将实施一个混合策略:我们首先预期欧洲央行会在6月份(法国总统大选之后)弱化鸽派立场,从而为2018年(甚至在QE周期还没有结束的时间点之前)的加息打开大门。
接着,我们预期欧洲央行会在2018年上半年将QE规模减少至350亿至400亿欧元/月,在当年下半年进一步减少至150亿至200亿欧元,并且会在当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两次将存款利率提高10个基点。我们预期2017年加息的概率较低,且公共部门资产购买计划(PSPP)将在2018年年初停止。换句话说,我们预期QE和负存款利率至少会保持到2018年,即使2017年会出现小幅调整的情况。
这显然与先前的预测有重大区别,当时人们认为欧洲央行只有在资产购买计划终止后才会开始加息——这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采取的步骤。当然,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没有冒险实施负利率政策,也没有在不同的主权债务市场上都实施QE。欧洲央行的这种多重退出策略将带来一个微妙的市场结果,因为市场必须在存款利率上升和资产购买持续进行的情况下判断它的净影响。鉴于它可能对通胀或债务带来不利冲击,预期欧洲央行将谨慎行事。
日本央行:准备好随大流
日本央行在3月会议上如期按兵不动,并且未提供任何有关未来政策走向或改变的线索。然而,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好转,预期日本央行会这样做:
日本央行会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机制的长期收益率目标提高10至20个基点,核心CPI通胀年率的增长也会在此阶段加速,并且预期日本央行将在2018年第一季度(黑田东彦于2018年4月任期结束之前)和当年第三季度分别加息18个基点和20个基点,部分原因在于美联储可预期的持续加息和欧洲央行届时开始实施退出QE策略(提高存款利率/减少资产购买)能够带来支持。
英国央行:继续保持观望
良好的经济数据让英国央行对自己的经济前景更加自信。3月份的会议纪要显示,一些成员接近支持加息,而政策委员会的官员福布斯甚至投票支持立即加息(自去年6月份他就开始支持这点)。不过,我们预期英国央行政策委员会的其他官员,特别是行长卡尼会谨慎行事,在考虑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之前会等待经济数据的明朗化。鉴于英国经济放缓的预期和英国通胀只是受到外汇因素的短暂驱动,我们认为英国央行将很有可能保持目前的政策展望,不过市场已经开始对英国央行在2018年加息的预期进行一部分定价。
中国央行:关注点在于保持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央行继续平衡多个目标:支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应对金融脆弱性和资本外流。近期的短期(OMO)和中期(MLF)政策利率上涨似乎是针对后者,我们预期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以10个基点的幅度进一步提高OMO和MLF利率(可能不止一次),特别是在国内住房市场继续表现强劲和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情况下。与此同时,考虑到中国大部分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预期中国基准利率将在2017年保持不变以支持经济增长。不过,如果CPI的增长看起来会超过3%的目标和(或)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以上的水平,那么中国央行也可能会考虑加息。
通过提高短期政策利率(每次10个基点),而不是传统的基准存贷款利率(通常为25个基点),中国央行正努力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提高银行业的借贷成本从而实现金融去杠杠化,同时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以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的总体融资仍然由银行贷款主导,并且央行流动性工具融资成本的变化对银行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只会是渐进式的。这个策略也可能是中国央行做的一个实验,因为在此之前它表示要将其政策框架从直接的量化措施转向间接的价格措施,为此还探讨了各种货币工具的作用传递过程。


1324

主题

6万

积分

3

精华

信息监察员

金钱
60753 美元
权重
21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0:35 | 只看该作者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901961)]
[url=][/url]



[url=][/url]




关注我们   [/url]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901961)]




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保
俄罗斯与中国联手恢复“金本位”
4663
3
2017-04-04 13:51:14


3月,俄罗斯与中国的金融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如果俄罗斯确实准备成为中国的主要黄金供应国,那么多年来一直暗示的“中国准备推出黄金支持货币”的情况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据报道,俄罗斯央行于3月14日在北京开设了首个海外办事处,这标志着其朝“促进中国和俄罗斯联盟、绕开全球货币系统中的美元,并且在贸易中逐步采用金本位制”的目标迈近了重要一步。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这个新成立的办事处是两国为寻求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而签订的协议的一部分。据悉,由于乌克兰危机问题,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了经济制裁措施,与此同时油价暴跌使得俄罗斯经济受到了重创。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德米特里·斯科别尔金称:
“俄罗斯央行北京代表办事处成立得非常及时,因为它将有助于中国和俄罗斯后续一些合作的开展,包括发行债券、反洗钱以及凡恐怖主义措施等。”
俄罗斯央行北京办事处设立之际恰逢俄罗斯准备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联邦贷款债券,中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委员会的官员们参加了在北京俄罗斯大使馆举行的仪式。去年五月,两国金融监管部门达成“在各自市场发行本土货币计价债券”的一致意见,此举被广泛视为“旨在最终考验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今年3月中旬,俄罗斯央行高级官员维拉迪米尔·沙破瓦拉夫称,两国央行正在拟写合作备忘录以解决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黄金”有关的技术问题,而具体细节将于不久后对外公布。
如果仅次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四大黄金生产国——俄罗斯确实准备成为中国的主要黄金供应国,那么多年来一直暗示的“中国准备推出黄金支持货币”的情况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央行更接近中国,中国也在莫斯科开设一家清算银行用于处理人民币交易,以此作为回应。上周三,中国工商银行在俄罗斯开设的中国人民币清算银行正式开始运营。德米特里·斯科别尔金称:
“中国和俄罗斯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俄罗斯启动人民币清算服务将进一步扩大本地结算业务,并促进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俄罗斯金融分析师艾莉娜·罗格瓦在接受俄罗斯杂志《专家》采访时评论称,这个清算中心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一个大型金融中心,这看起来已经起到了绕开美元的效果。
清算中心的成立使得两国能够进一步增加双边贸易和投资,并且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它还将在俄罗斯建立一个人民币流动资金池,使得贸易结算和金融运作更加顺畅。在扩大交易中国家货币使用频率的同时,这还有望降低人民币和卢布汇率的波动性。
近几年,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全世界最活跃的贵金属购买国。去年访问中国时,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什韦佐夫表示两国想要推动两国之间进行更多的黄金贸易。什韦佐夫在接受俄罗斯TASS新闻社采访时指出:
“我们讨论了黄金贸易问题。金砖国家都是拥有大量黄金储备、且生产和消耗大量这种贵金属的经济大国。在中国,黄金贸易主要在上海进行,而在俄罗斯则集中在莫斯科。我们的想法是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建立一条纽带以增加两个市场之间的交易。”
换言之,中国和俄罗斯正逐渐远离以美元为基础的贸易,而向最终由黄金支持的或者逐渐形成的俄罗斯和中国共享的“东方金本位”贸易方式靠拢,这可能对它们各自的货币起到支撑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捷注册(禁q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黄金吧|黄金论坛|手机版|指标下载|非农|目录|交易危机

版权所有: ©2014-2021 fx3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
皖ICP备: 2024050410号-2

风险提示:杠杆风险高,交易要谨慎 声明:坛友发言和回复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若有侵权请联系fx3q@qq.com删除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